如果你有任何服务上的需求,请联系我们: 021-66770362
如果你有任何服务上的需求,请联系我们: 021-66770362
四大关键支柱
不涉关税和市场准入
特别需要说明的是,和传统贸易协定不同,印太经济框架并没有谈判关税和放宽市场准入的计划,对于担心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美国而言,关税和市场准入是越来越不敢用了。
特朗普政府正是以保护本土制造业为由,于2017年退出了奥巴马政府力推的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(TPP)。
不过,这项贸易倡议的具体条款都须经过最初的13个创始成员国在未来几周内继续谈判,而在纳入新成员方面,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透露,接纳新成员将是未来几周初步讨论的一部分。
狼来了?
“印太经济框架”的挑战
会威胁中国贸易关系吗?
据天目新闻报道,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王箫轲看来,印太经济框架的前景并不明朗。“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俱乐部式的经济合作机制,它不是开放的和互惠的。它具有明确的排他性,它不仅限制一些国家的加入,还会对成员出口的特定产品(如半导体)进行限制,不允许将其出售给特定国家。”
一个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、并不开放的“小圈子”,其目的何在?
王箫轲表示,框架是为了建立服务于美国的、由部分国家参加的产业链系统,本质上依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“中心-半外围-外围”经济体系。它未来的作用,一是维系美国在产业链上的上游核心地位,二是将中国排斥在这个产业链之外,遏制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能力提升。
当前,亚太CPTPP(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)和RCEP(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)已经运行,而这两个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,中国都参与其中。而试图自立门户、绕开中国的“印太经济框架”,会对中国的贸易关系产生冲击吗?
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表示,由于IPEF并不包括“美国市场准入”等关键内容,因此被市场称作“只有大炮没有黄油”的框架体系,对于很多国家而言,并不具备像CPTPP和RCEP那样实实在在的内容。这种“政治干预”特征显著的框架,在务实而更追求经济价值的各国眼中,其魅力将大打折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印太经济框架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议题构成,成员国可以单独加入某一个或几个议题。“即便是韩国、日本,也会慎重考虑其中遏制中国的议题。他们无法离开中国市场,当前日韩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压力,他们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不可能出现大的退步。”王箫轲说。
雷声大,雨点小。这个“徒有其表”、大部分内容仍模糊不清的框架,能对中国造成威胁吗?几位专家都持相似观点,其对中国的贸易关系影响不会太大。
“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和持续开放,印太经济框架无法起到遏制中国的作用。印太经济合作框架出台于美国综合实力相对衰退的情况下,服务于美国再次振兴,美国要求成员国服从于美国的经济利益,却没有能力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。” 王箫轲说。